痤瘡的中醫治療方法主要有中藥內服、中藥外敷、針灸療法、拔罐療法、飲食調理等。
中醫認為痤瘡多與肺熱、脾胃濕熱、血熱等因素有關(guān),常用清熱解毒、涼血活血類(lèi)中藥。例如枇杷清肺飲可清肺胃積熱,適用于面部丘疹膿皰型痤瘡;黃連解毒湯能瀉火解毒,適合炎癥明顯的囊腫結節。需由中醫師辨證后開(kāi)具個(gè)性化方劑,常用藥材包括金銀花、連翹、黃芩等。
將中藥制成洗劑或膏劑直接作用于患處。顛倒散大黃、硫磺等可消炎殺菌,適合油性皮膚;三黃洗劑黃芩、黃柏、黃連能控制皮脂分泌。外敷前需清潔皮膚,過(guò)敏體質(zhì)者應先行小面積試用。孕婦禁用含活血成分的外用藥。
通過(guò)刺激合谷、曲池等穴位調節內分泌,改善局部血液循環(huán)。體針配合耳穴貼壓取內分泌、肺、胃等耳穴對炎癥期痤瘡效果顯著(zhù)。需連續治療10-15次,出血性疾病患者慎用。針灸后4小時(shí)內避免接觸生水。
在背部膀胱經(jīng)走罐可疏通經(jīng)絡(luò ),配合刺絡(luò )拔罐能泄肺胃之熱。適用于體質(zhì)壯實(shí)的實(shí)熱型患者,每周2次為宜。皮膚破損、體虛者禁用,操作后需保暖防風(fēng)寒,24小時(shí)內禁止沐浴。
中醫強調忌食辛辣燥熱、肥甘厚味。推薦食用綠豆薏仁粥清熱利濕,雪梨燉百合潤肺降火,涼拌馬齒莧解毒消腫。每日飲用野菊花決明子茶,避免牛羊肉、芒果等發(fā)物。長(cháng)期便秘者可適量服用火麻仁潤腸通便。
中醫治療痤瘡需堅持3個(gè)月以上周期,治療期間保持規律作息,避免熬夜和情緒波動(dòng)。每日用溫水潔面2次,勿用手擠壓皮疹。若出現藥物過(guò)敏或癥狀加重,應立即停用并就診。建議配合適度運動(dòng)促進(jìn)排汗排毒,但運動(dòng)后需及時(shí)清潔汗液。月經(jīng)期女性應暫?;钛?lèi)中藥,妊娠期禁用任何含重金屬的外用藥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次瀏覽 2025-10-31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次瀏覽 2025-10-31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次瀏覽 2025-10-31
0次瀏覽 2025-10-31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次瀏覽 2025-10-31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次瀏覽 2025-10-31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次瀏覽 2025-10-31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次瀏覽 2025-10-31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次瀏覽 2025-10-31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次瀏覽 2025-10-31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次瀏覽 2025-10-31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次瀏覽 2025-10-31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次瀏覽 2025-10-31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74次瀏覽 2025-03-21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次瀏覽 2025-10-31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次瀏覽 2025-10-31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次瀏覽 2025-10-31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63次瀏覽 2025-03-21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次瀏覽 2025-10-31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次瀏覽 2025-10-31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次瀏覽 2025-10-31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次瀏覽 2025-10-31
            392次瀏覽
            373次瀏覽
            637次瀏覽
            702次瀏覽
            709次瀏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