幼兒急疹通常表現為突發(fā)高熱、熱退疹出等癥狀,可通過(guò)物理降溫、藥物退熱等方式治療。幼兒急疹主要由人類(lèi)皰疹病毒6型或7型感染引起,屬于自限性疾病。
患兒常突發(fā)39-40℃高熱,持續3-5天,可能伴隨輕微咳嗽或流涕。高熱期間精神狀態(tài)通常良好,但可能出現食欲減退。家長(cháng)需監測體溫變化,避免高熱驚厥,可采用溫水擦浴等物理降溫措施。若體溫超過(guò)38.5℃可遵醫囑使用布洛芬混懸液、對乙酰氨基酚滴劑等退熱藥物。
發(fā)熱消退后24小時(shí)內出現玫瑰色斑丘疹,直徑2-5毫米,多從軀干向四肢擴散,不癢不痛。皮疹可能與病毒血癥引起的毛細血管擴張有關(guān),通常持續1-3天自行消退,無(wú)須特殊處理。家長(cháng)應注意保持皮膚清潔,避免抓撓,穿著(zhù)寬松棉質(zhì)衣物減少摩擦刺激。
部分患兒可能出現輕度腹瀉、眼瞼水腫或頸部淋巴結腫大,這些癥狀與病毒感染引起的免疫反應有關(guān)。腹瀉時(shí)可少量多次補充口服補液鹽,淋巴結腫大通常隨病程進(jìn)展逐漸消退。若出現持續嘔吐、嗜睡等異常表現需及時(shí)就醫排除其他疾病。
本病無(wú)特效抗病毒藥物,主要采取支持治療。除退熱藥物外,可遵醫囑使用小兒豉翹清熱顆粒等中成藥輔助治療。禁止濫用抗生素,除非合并細菌感染。治療期間應保持室內空氣流通,每日補充足夠水分,母乳喂養嬰兒可增加哺乳次數。
疾病流行期避免帶幼兒去人群密集場(chǎng)所,注意手衛生和玩具消毒?;純猴嬍骋饲宓紫?,可適量食用米粥、蘋(píng)果泥等食物。皮疹消退后可能遺留短暫色素沉著(zhù),數月內會(huì )自然消失,無(wú)須特殊處理。痊愈后通常獲得持久免疫力,極少復發(fā)。
患兒發(fā)熱期間家長(cháng)需每4小時(shí)測量體溫并記錄,觀(guān)察有無(wú)抽搐、呼吸急促等危重表現。退熱后若出現精神萎靡、拒食或皮疹持續超過(guò)5天,應及時(shí)就診排查川崎病等相似疾病。日常注意營(yíng)養均衡和適度戶(hù)外活動(dòng),有助于增強幼兒抵抗力。
0次瀏覽 2025-10-31
0次瀏覽 2025-10-31
0次瀏覽 2025-10-31
0次瀏覽 2025-10-31
676次瀏覽 2024-01-05
401次瀏覽 2024-09-25
0次瀏覽 2025-10-31
0次瀏覽 2025-10-31
0次瀏覽 2025-10-31
0次瀏覽 2025-10-31
0次瀏覽 2025-10-31
0次瀏覽 2025-10-31
0次瀏覽 2025-10-31
0次瀏覽 2025-10-31
0次瀏覽 2025-10-31
0次瀏覽 2025-10-31
0次瀏覽 2025-10-31
0次瀏覽 2025-10-31
0次瀏覽 2025-10-31
0次瀏覽 2025-10-31
0次瀏覽 2025-10-31
0次瀏覽 2025-10-31
719次瀏覽
651次瀏覽
714次瀏覽
850次瀏覽
547次瀏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