腹瀉草一般是指具有止瀉功效的中草藥,常見(jiàn)的有地錦草、鐵莧菜、馬齒莧等,主要功效包括收斂止瀉、清熱解毒、抗菌消炎等。腹瀉草可用于緩解輕度腹瀉,但嚴重腹瀉或伴隨發(fā)熱、血便等癥狀時(shí)需及時(shí)就醫。
地錦草含鞣質(zhì)類(lèi)成分,能減少腸道分泌并抑制腸蠕動(dòng),幫助改善非感染性腹瀉。鐵莧菜中的黃酮苷可增強腸道黏膜屏障功能,適用于飲食不當引起的腹瀉。使用時(shí)可配伍山藥、茯苓等健脾藥材增強效果,但細菌性腹瀉禁用收斂類(lèi)草藥。
馬齒莧具有清熱利濕作用,其多糖成分能中和腸道毒素,對濕熱型腹瀉伴肛門(mén)灼熱感有效。新鮮馬齒莧搗汁服用可緩解輕度食物中毒癥狀,但需配合補液防止脫水。虛寒型腹瀉患者應避免使用寒涼性質(zhì)的草藥。
地榆含沒(méi)食子酸等抗菌成分,對痢疾桿菌引起的腹瀉有輔助抑制作用。體外實(shí)驗顯示其煎劑能降低腸道致病菌活性,臨床多與黃連配伍使用。需注意中草藥抗菌作用有限,嚴重細菌感染仍需抗生素治療。
部分腹瀉草含益生元成分,如車(chē)前草中的黏液質(zhì)可促進(jìn)雙歧桿菌增殖。適用于抗生素相關(guān)性腹瀉的恢復期調理,建議與酸奶等益生菌食品同用。腸易激綜合征患者長(cháng)期使用需監測電解質(zhì)平衡。
仙鶴草素能收縮出血部位血管,對潰瘍性結腸炎引起的血便具有改善作用。其提取物可加速腸黏膜修復,但需配伍白及等止血藥材增強療效。出血量較大或持續超過(guò)3天應立即就醫。
使用腹瀉草時(shí)建議選擇正規中藥房炮制品,避免自行采摘可能污染的野生藥材。急性腹瀉期間應補充口服補液鹽防止脫水,飲食選擇低渣易消化的米粥、面條等。若腹瀉持續2天未緩解,或出現意識模糊、尿量減少等脫水表現,需急診處理。慢性腹瀉患者需完善腸鏡等檢查明確病因,不宜長(cháng)期依賴(lài)止瀉草藥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19次瀏覽 2025-11-01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12次瀏覽 2023-09-06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01次瀏覽 2024-09-25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4次瀏覽 2025-11-01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83次瀏覽 2025-11-01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19次瀏覽 2025-11-01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1次瀏覽 2025-11-01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81次瀏覽 2025-11-01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0次瀏覽 2025-11-01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3次瀏覽 2025-11-01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次瀏覽 2025-11-01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16次瀏覽 2025-11-01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3次瀏覽 2025-11-01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7次瀏覽 2025-11-01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次瀏覽 2025-11-01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7次瀏覽 2025-11-01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3次瀏覽 2025-11-01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15次瀏覽 2025-11-01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54次瀏覽 2025-11-01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18次瀏覽 2025-11-01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62次瀏覽 2025-11-01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66次瀏覽 2025-11-01
            788次瀏覽
            856次瀏覽
            577次瀏覽
            837次瀏覽
            621次瀏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