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發(fā)性肝癌的中醫治療方法主要有中藥湯劑、中成藥、針灸療法、外治法及飲食調理。需在專(zhuān)業(yè)中醫師辨證指導下綜合運用。
根據證型選用不同方劑,氣滯血瘀型可用柴胡疏肝散加減,濕熱蘊結型常用茵陳蒿湯合五味消毒飲,肝腎陰虛型多選一貫煎合六味地黃丸。需每日1劑水煎分服,連續治療2-3個(gè)月為1療程??赡艹霈F輕度胃腸反應,服藥期間忌食辛辣刺激。
華蟾素注射液具有解毒消腫功效,適用于中晚期肝癌;金龍膠囊可活血化瘀,改善肝區疼痛;槐耳顆粒能抑制腫瘤血管生成。需嚴格遵醫囑使用,避免與化療藥物相互作用。部分患者可能出現皮疹或轉氨酶升高。
主穴取肝俞、期門(mén)、足三里,配穴根據癥狀加減,黃疸加陽(yáng)陵泉,腹水加水分。采用平補平瀉手法,留針20分鐘,隔日1次。研究顯示針灸可調節免疫功能,減輕放化療副作用。出血傾向者禁用,操作需由執業(yè)醫師執行。
肝區疼痛可用蟾酥膏外敷,每日換藥1次;癌性發(fā)熱可用青黛散調醋外涂大椎穴。中藥灌腸適用于肝性腦病前期,常用大黃、烏梅煎液保留灌腸。皮膚破損處禁用外敷藥物,出現過(guò)敏應立即停用。
推薦薏苡仁山藥粥健脾利濕,蒲公英瘦肉湯清熱解毒,枸杞甲魚(yú)湯滋陰補虛。忌食霉變、腌制及高脂肪食物,每日蛋白質(zhì)攝入控制在1.2-1.5g/kg體重??膳浜纤幧湃琰S芪燉烏雞提升免疫力,但需避開(kāi)放療期間服用。
中醫治療需與現代醫學(xué)手段結合,定期復查肝功能、甲胎蛋白及影像學(xué)檢查。治療期間保持情緒舒暢,練習八段錦等柔緩運動(dòng),每日保證7-8小時(shí)睡眠。出現嚴重腹脹、嘔血或意識改變應立即就醫。中藥服用需與西藥間隔2小時(shí),用藥3個(gè)月后需評估療效調整方案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45次瀏覽 2025-10-17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64次瀏覽 2025-10-17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01次瀏覽 2025-10-17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9次瀏覽 2025-07-15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6次瀏覽 2025-10-17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5次瀏覽 2025-10-17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30次瀏覽 2025-10-17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6次瀏覽 2025-10-17
99次瀏覽 2025-10-17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7次瀏覽 2025-10-17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13次瀏覽 2025-10-17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5次瀏覽 2025-10-17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1次瀏覽 2025-10-17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9次瀏覽 2025-10-17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43次瀏覽 2023-08-28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次瀏覽 2025-10-17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77次瀏覽 2025-10-17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77次瀏覽 2025-10-17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次瀏覽 2025-10-17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50次瀏覽 2025-10-17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9次瀏覽 2025-10-17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4次瀏覽 2025-10-17
            326次瀏覽
            487次瀏覽
            232次瀏覽
            339次瀏覽
            226次瀏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