乙型流感是由乙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,主要通過(guò)飛沫傳播,典型癥狀包括發(fā)熱、咳嗽、咽痛、肌肉酸痛等。乙型流感病毒可分為Victoria和Yamagata兩個(gè)譜系,季節性流行期間可能與其他流感病毒共同傳播。
乙型流感病毒屬于正黏病毒科,其基因組由8個(gè)RNA片段組成,主要感染人類(lèi)。與甲型流感病毒不同,乙型流感病毒變異速度較慢,較少引起全球大流行,但仍是季節性流感的重要病原體。病毒表面血凝素蛋白和神經(jīng)氨酸酶蛋白的抗原性變化會(huì )影響疫苗匹配度。
乙型流感主要通過(guò)感染者咳嗽或打噴嚏產(chǎn)生的飛沫傳播,也可通過(guò)接觸被病毒污染的物體表面后觸摸口鼻感染。人群密集場(chǎng)所如學(xué)校、養老院易發(fā)生聚集性疫情。病毒在物體表面可存活數小時(shí),低溫干燥環(huán)境有利于其存活。
感染后潛伏期通常為1-4天,突發(fā)高熱可達39-40攝氏度,伴隨寒戰、頭痛、全身肌肉酸痛等全身癥狀。呼吸道癥狀包括干咳、咽痛、鼻塞等,兒童可能出現嘔吐腹瀉。癥狀持續1-2周,部分患者咳嗽乏力可能持續更久。
5歲以下兒童、65歲以上老人、孕婦、慢性基礎疾病患者及免疫功能低下者易出現重癥。慢性心肺疾病、糖尿病、肥胖等患者發(fā)生肺炎等并發(fā)癥風(fēng)險較高。兒童因免疫系統發(fā)育不完善,感染后高熱驚厥概率較高。
接種流感疫苗是最有效預防手段,疫苗通常包含乙型流感病毒株。流行季節應勤洗手、戴口罩、避免接觸患者。確診患者應居家隔離至退熱后24小時(shí)。奧司他韋顆粒、扎那米韋吸入粉霧劑等抗病毒藥物可用于暴露后預防。
乙型流感流行期間應保持室內通風(fēng),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場(chǎng)所。出現癥狀后多飲水、充分休息,體溫超過(guò)38.5攝氏度可遵醫囑使用對乙酰氨基酚片或布洛芬緩釋膠囊退熱。如出現呼吸困難、持續高熱、意識改變等預警癥狀需立即就醫。慢性病患者及老年人可考慮在醫生指導下預防性使用抗病毒藥物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15次瀏覽 2025-11-03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39次瀏覽 2025-11-03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87次瀏覽 2025-07-15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94次瀏覽 2025-11-03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2次瀏覽 2025-11-03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49次瀏覽 2025-11-03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43次瀏覽 2025-11-03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2次瀏覽 2025-07-15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86次瀏覽 2025-11-03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59次瀏覽 2025-11-03
284次瀏覽 2025-11-03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68次瀏覽 2025-11-03
255次瀏覽 2025-11-03
697次瀏覽 2025-11-03
163次瀏覽 2025-11-03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72次瀏覽 2025-11-03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42次瀏覽 2025-11-03
5906次瀏覽 2025-11-03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15次瀏覽 2025-11-03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84次瀏覽 2025-11-03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18次瀏覽 2025-11-03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01次瀏覽 2025-11-03
            759次瀏覽
            570次瀏覽
            687次瀏覽
            471次瀏覽
            550次瀏覽